山西金迪项目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

日期: 2022-01-11
浏览次数: 267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267
发布日期: 2022-01-11

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乡村振兴局:

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期培育和打造一批“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现就2022年度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建范围

全省117个县(市、区)开展乡村振兴创建工作。

、创建类型

创建类型分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3个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1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0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三、创建周期及创建指标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周期原则上为一年,第二年第一季度组织验收。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和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参照指标附后(附件1、附件2、附件3)


 

 

四、资金支持

(一)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5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10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7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5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

(二)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5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10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

7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5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

(三)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3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6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450

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3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

(四)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重点帮扶300万元,支持先行示范县和整体推进县200万元。

五、申报条件

(一)原则上选择户籍人口500人以上有基础、潜力大、积

极性高的重点村倾力打造,村集体年度收入20万元以上;

(二)选择的三类示范村能够在2022年同步完成“多规合”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已具备生活污水处置能力或年内计划

实施排污管网污水处置设施建设。

(三)重点帮扶县原则上选择条件较好的脱贫村。原有的国定贫困村,优先考虑省领导帮扶的示范村;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

优先考虑中央在晋帮扶单位第一书记所在村。

(四)县级配套资金能够保障落实。


 

 

(五)围绕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中办国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垃圾污水粪便资源化处置、社会事业拓展等方面,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亮点。

(六)已列入国家、省级美丽乡村试范(点)村或得到国家多项政策资金支持已具有一定示范带动影响的村,不重复申报。

六、方法步骤及阶段划分

(一)确定示范村(基地)名单。2021年12月-2022年1月。每个县结合实际,分别推荐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旅游示范村、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编制创建方案(附件4)报送市乡村振兴局把关审核,三类村不重复申报。各市初审后于2022年1月15日前,以正式文件向省乡村振兴局报送推荐名单及创建方案。推荐名额:乡村振兴示范村,每个县(市、区)推荐1-2个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每个市推荐5个村;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每个市推荐3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每个县推荐1个。省级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竞争性遴选,初步确定示范创建名单。

(二)完成项目规划。2022年1月-2月底。经过竞争性筛选,列入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项目村和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内容(项目)及资金需求,于2022年1月底前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利用乡村振兴“冬季行动”期间,抓紧做好


 

 

创建内容(项目)前期各项手续办理,包括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土地流转、环评审批、资金筹措等。原则上在2022年2月底前,办结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前期相关手续。建立项目建设清单,明确项目建设方式,启动招投标程序。

(三)推进项目实施。2022年3月-12月底。明年开春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全面展开,按创建内容(项目)进度安排,加强工作调度,做好质量监管。省乡村振兴局优先安排相关行业专家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基地)实地指导,分期分批集中组织相关人员赴省外观摩学习。对于创建进度快、工作标准高、示范带动强的市县,适时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2022年第三季度,计划从北到南组织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成效巡回观摩活动。

(四)验收挂牌公示。2023年1月-3月。省乡村振兴局会同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对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村全面验收。验收合格的,挂牌我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村和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公告。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省乡村振兴局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市县两级要发挥主体推进责任,把示范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推进机制,制定创建方案,梳理建设项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做到早动手、早


 

 

谋划、早准备,确保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奋力探索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山西路径。

(二)强化工作调度。省乡村振兴局把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市县年度考核内容,按照工程化、项目化、责任化、季度化、清单化要求,对示范创建过程和关键指标实施双周调度、通报。各市县要以示范创建为契机,广泛发动乡(镇)村参与,积极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深入挖掘、选树、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典型示范。

(三)加大政策支持。通盘考虑城镇村庄规模结构和功能布局,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坚持县域规划一盘棋,统筹协调一体化整体推进。资金、资源、人才等政策支持,尽可能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倾斜,重点帮扶县、整体推进县配套资金有困难的,市级财政要给予支持保障。乡村振兴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行业部门,给予政策支持,特别是示范创建前期各项手续,要尽快办理

办结。

(四)聚力攻坚克难。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聚焦农村改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农村综合治理等示范创建难点堵点,大力推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等基础设“五大工程”,努力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

居宜业美丽乡村。


 

 

附:1.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2.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3.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4.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案编制模板;

 

 

 

 

 

 

 

2021年12月28日


 

 

附件1: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

 

一、特色产业发展兴旺

(一)产业布局。村集体产业发展纳入县域“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范围;村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产业基础。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以及丘陵山区农“宜机化”改造占基本农田一定比例,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建立;有

电商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或社会化服务组织。

(三)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深入推进,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项目运行良好;村集体经济年度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

上,且经营性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

(四)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以多种方式与村集体、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村常住农户参与务工就业率达到50%

以上。

(五)产销对接。农产品产销对接畅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间实现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品牌共享、渠道共享、利益


 

 

共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效开展。

(六)产业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产业政策、实用技术、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

(七)产业效应。主导产业产值在村级产业培育发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通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蓬勃发展,形成更多“特”“优”“新”产业产品;积极参加国家和全省“乡字号”“土字号”等乡村特色

产品推介、评选等活动。

二、村庄美丽生态宜居

(八)生态规划。纳入县域乡村“多规合一”优先规划编制范围;村庄发展建设尊重农民意愿,遵循自然生态和村庄机理,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不搞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律。

(九)村容村貌。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庄街巷干净整洁,农房立面整齐;村庄面貌整体达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五化”要求。

(十)厕所革命。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公共厕所布局合理,管护责任落实,日常保洁经常;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100%;改厕技术模式成熟,县域可用于推广示范。

(十一)污水治理。纳入县域生活污水重点整治行政村;

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选择符合实际需求,排污管网或污水处置设


 

 

施完善;村域水域排放达标,河塘清淤清杂,无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

(十二)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完善,运作模式合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农户参与率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十三)长效管护。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行农村厕所、污水垃圾处理、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模式;落实农户合理付

费、政府适当补助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

(十四)资源利用。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创建;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循环运用,资源化处理设施完善。

三、党建引领治理有效

(十五)党建引领。村党组织班子坚强有力,带头人队伍本领高强,党员队伍充满活力,组织生活健康规范,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治、物、效”问题;妇联等群团组织活动经常;村民自治程序规范,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

”,公共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健全完善。

(十六)积分制运用。积分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塑造乡风、爱心帮扶等重点任务有机结合;积分设计、评判,农民群众全程参与监督;积分兑换、“红黑榜”奖惩、爱心超市、


 

 

道德银行等做法,群众认可并广泛参与,乡村治理“激励引导”作用发挥。

(十七)清单制运用。*依法依规编制村级小微权力、公共事物、服务事项等各类清单,实现乡村治理有章可循、流程清晰、操作可行;*清单制监督评价机制健全,配套措施落实有力。

(十八)大数据治理。数字化乡村建设设施完备,摄像头覆盖面积和密度满足安全防范需要;乡村党建引领、公共服务、疫情防控、农业生产、电子商务、务工就业、垃圾分类等实现数字信息化管控。

(十九)“枫桥经验”推广。乡村治理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乡村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消解,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各类黑恶势力、封建迷信活动、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抵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弘扬美德乡风文明

(二十)精神文明。按照“五有”标准(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级有文明实践所(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美观大方,“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以及文体竞赛、农民丰收节、其

他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经常。

(二十一)村规民约。制定公共场所文明公约、社区噪声控制规约,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大力开展移


 

 

风易俗行动,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歪风陋习有效遏制。

(二十二)文明创建。经常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美丽庭院以及寻找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各类参评的示范农户达到全村常住户数的

60%以上。

(二十三)文化传承。乡村文物古迹和红色革命遗址物保护得当;重视发挥现代乡贤文化作用,挖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因地制宜建设有村史馆、农耕文化馆、

乡村振兴展示馆、家风家训馆、红色文化展馆等。

五、收入稳定生活富裕

(二十四)收入增长。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实现多渠道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增8.5%左右。

(二十五)务工就业。村级劳动力就业信息指导及时,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农户务工就业率达到100%;外出就业困难的人员提供有就近就地力所能及的公益岗位。

(二十六)生活保障。农民生活品质得到改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问题较高质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困境儿童得到关爱服务,农村特困人员救助实现全覆盖;因自然灾害、病虫害、价格波动、产品滞销等出现产业发展困难的脱贫户、监测户有针对性帮扶。


 

 

(二十七)技能提升。定期组织村民参加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教育培训;注重扶持培育“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以及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等能工巧匠;

*职业技能培训应培尽培,农民技能持证率达到50%以上。六、社会事业发展有力

(二十八)五大工程。农村“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入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村内主干道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与产业融合发展,客运站点和客运班线方便农户出行;农村供水工程健全,供水保障能力稳定,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电力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农村5G基站、光纤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清洁取暖等新

能源开发有实质性进展。

(二十九)教育医疗。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学前入园率不低于90%,义务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建有村级标准化卫生室,配有合格(持证)村医,建立农村居民

健康台账;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三十)养老护理。养老服务设施齐全,实现日间照料、社区照护、居家护理等一站式综合性服务;适量设置养老护理公益岗位,岗位工资保障到位;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有机结合,集中供养能力达到50%以上。

(三十一)公共服务。建有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便民服务

机构,提供党务服务及社保、医保、社会救助、便民代办、信访


 

 

接待等公共事业服务;建有以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满足农村群众开展自娱性文化需求的文化广场;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各类体育活动设施;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设施齐全完善。

(注:前带号的为刚性指标,未带号的为弹性指标)


 

 

附件2:

 

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

 

一、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一)规划定位。依托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充分挖掘、整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具有稀缺性和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如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文物古迹、传统建筑、民俗、节庆等,规划乡村旅游中长期发展内容,对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明确定位。

(二)多元开发。开发观光休闲、文物古建、客栈民宿、文化遗产、名人典故、红色文化、名吃特产、生态康养、民俗体验、

研学科考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交通设施。联通乡村的外部交通设施健全,有较好的可进入性。乡村内部道路通达性良好,设计游径道路,保留乡村特色。有生态停车场,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与接待能力相匹配。

(四)给排水设施。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的供应管网设置合理。有排水管网设施及污废水处理系统。

(五)电力设施。乡村整体线路设计、电力设施配置合理,

有照明、路灯等设施。

(六)供热设施。供热设施环保、安全,满足热用户合理需求。


 

 

(七)村级绿化。村口、集中活动场所应设置集中绿地,主要道路、河渠、边沟应布置绿化带或行道树,优先选用本地特色

的乡土树种。

(八)卫生设施。设置满足游客需要的公厕,配备分类垃圾箱等卫生设施,无污物,无异味。有塑料污染治理措施。

(九)通讯设施。完善村内通讯服务设施,实现宽带网络、4G信号全覆盖。

(十)指示标识。有村内交通标识系统、旅游导览标识系统,统一规范,具有地方特色。有公共信息、安全标志、消防安全标

志等指示标识。

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十一)餐饮设施。建设特色餐饮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餐饮设施面积能够满足餐饮接待需求,卫生条件达标。

(十二)住宿设施。按照民宿等级划分标准,开发特色化民宿。完善住客实名登记信息系统,完善客房配套设施。设施面积

能够满足接待需求,卫生条件达标。

(十三)导览设施。配备游客服务中心,设置信息资料展示

台、游憩设施、导览图、标识标牌、电子导游讲解设施。

(十四)娱乐设施。有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或场地,有特色

的文娱活动体验项目,形成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十五)购物设施。建设购物场所,应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及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体系。


 

 

四、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十六)游览观光产品。开发自然风光、文化遗产、乡村风

貌等乡村游览观光产品。

(十七)休闲饮食产品。开发农家菜、特色菜、山野菜等餐饮服务,形成生态、文化、民俗的餐饮特色。

(十八)乡村度假产品。开发度假型乡村酒店、乡村客栈、休闲农庄、乡村会所、原生态乡村民居、森林小屋等旅游住宿体系。

(十九)旅游购物商品。开发农副土特产品、民俗手工艺品、非遗制作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等乡村旅游产品。

(二十)文化体验产品开展特色乡村农耕、采摘、饲养等农事体验活动,开展民俗、节庆体验活动,开展文化演艺和红色

旅游等文化体验活动。

(二十一)其他“旅游+”融合产品。推进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传统手工业、信息互联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体验产业、养老产业等“旅游+”融合产品。

五、乡村旅游服务管理

(二十二)管理机构。应设置专门的旅游服务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二十三)从业人员管理。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持

证上岗,服务流程规范。


 

 

(二十四)宣传服务。应有折页、书籍、音像制品或微电影等旅游宣传品,展示本地旅游资源和产品。

(二十五)信息服务。应提供旅游专线电话、网络平台等线上线下信息服务,提供在线旅游咨询、在线预订以及在线支付等服务。

(二十六)投诉服务。应设立服务质量投诉受理机构,公布旅游投诉监督电话。定期收集分析游客意见和建议,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六、乡村旅游安全管理

(二十七)安全管理。应设置安全管理专门机构,经营服务人员应掌握必备安全知识。

(二十八)安全设施。应配置消防、救护、防盗等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识。定期对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进出乡村的道路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道路安全提示。不宜进入的区域应设置围挡和警示标识,发生故障和正在维修维护的设施应有醒目的禁用标识;危险难行的步行路段应合理设置台阶、扶手。

(二十九)应急处置。应有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旅游安全教育活动。能够实施紧急救援,执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报告制度。

(三十)公共安全。村内应设立报警电话和村级医疗救护点,

并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和常备药品


 

 

七、乡村旅游示范带动

(三十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支持当地村民和回乡人员创业,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提高经营性收入。鼓励乡村旅游企业优先吸纳村民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资金、技术、土地、林地、房屋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等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企业等获得收益,获得资产性收入。建立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并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提高农民综合收益。

(三十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开发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等“四生和谐”的美好家园,大幅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村民就业和收入水平,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附件3:

 

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

 

一、乡村治理数字化

(一)乡村党建。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村党务、学习、活动、监督、工作、宣传的全面整合,实现村级党建工作的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提升党建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着

力实现智慧党建。

(二)乡村政务。在村中设置政务终端设备,与县、乡(镇)政府相关系统对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实现涉农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一网通办”,打通乡村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对于不能下放权限在村中办理的业务,使村民能够在村中查询办理流程,避免出现多次跑腿的情况。

(三)村务管理。打通数据通道,建立数据统一、可复用的数据库,减少重复报表工作量。在村中设置电子大屏,借助“互联网+村务”实现村务、财务公开,利用数字手段不断创新村民自治形式,提高农民自治能力。

(四)矛盾纠纷。建立数字平台,遴选退休党员干部、片区民警、乡村法律顾问等人员入驻“专家库”,使群众能够通过小程序、二维码等方式,“一键/码申请”纠纷调处。通过平台汇聚的纠纷数据,可全面反映矛盾类、警情类、诉讼类等纠纷情况,


 

 

便于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和会商。

二、乡村产业数字化

(五)智慧农业。开展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产品加工智能化、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监测、农产品市场数字化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等数字化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发展提供精准化生产、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支撑。

(六)农业认养。消费者利用APP、小程序等,实现田园种植、畜禽、果树、鱼塘的在线认养、实时监控,实现农村对城市、土地对餐桌的直接对接。

(七)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使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通过电子化、网络化方式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过程,包括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电商培训等。

(八)乡村旅游。运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旅游、农家乐管理、服务、营销、运营各环节,打造游前、游中、游后服务体验闭环。通过游客评价、购物数据的搜集分析,进一步完善景观线路设计、

旅游设施布局,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

(九)劳务输出。建立乡村“两后生”、富裕劳动力信息库,包括学历、爱好、特长等,因人施策开展培训。与各招聘、求职平台进行链接,发布求职信息,精准对接用工单位。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平台,跟踪就职情况,做好后续服务。


 

 

三、乡村民生数字化

(十)乡村教育。借助“互联网+教育”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的对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十一)乡村医疗。借助“互联网+医疗”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乡村的对接,通过远程会诊,让村民不出家门口就能看名医。对村民健康状况进行统计监测,提前预警、开展针对性保健服务。

(十二)乡村文化。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主流思想和文艺创作在乡村的传播,

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三)乡村素养。线上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抖音快手、综合业务培训,帮助开阔眼界,提升乡村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手机应用、数字内容创建、综合业务能力。

四、人居环境数字化

(十四)垃圾清运。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回收、处理等全过程进行监测分析,实时监测垃圾清运数量,提高处理收运效率。

(十五)污水处理。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高清视频监控等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开展过程管控、水质监控和设施运营状态评估。

(十六)农村改厕。建立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村厕所管护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统筹管理,创新综合利用模式,实现无害化粪污处理。


 

 

五、乡村安全数字化

(十七)疫情防控。将各口信息整理汇总,借助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将户籍、民政、工商、计生等数据打通共享,在保障隐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搭建“云数据平台”,为疫情人口排查防控提供完备的基础信息。基于人口普查建筑物标绘、房屋确权图纸和卫星地图的底数,绘制住户位置和街道布局地图,实现人员信息与地理位置双向快速互查,为紧急情况下抢险救灾、精准消杀、车辆进出等工作的谋划决策提供详尽参考。

(十八)森林防火。依托现有应急广播和移动网络,在主要上山路口和制高点设置“太阳能板+探头+摄像头+喇叭”的森林防火系统,有行人上山时自动语音提醒,发现火情自动报警,在监控室实时查看防火态势,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效率。

(十九)乡村综治。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实现智慧综治,构建立体化基层综治联动体系,在主要进出村路口安装摄像头,提升基层综治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实现平安乡村,提升村民的安全感。

(二十)乡村出行。对现有通村公交车进行改造,加装北斗定位系统与无线通信模块,在村公交站设立候车亭,屏幕可显示当前车辆运行状态,也可以作为政策宣传阵地,让村民在候车同时了解国家政策。


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 

 

附件4:

 

申报书登

记号


 

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案编制模板

(讨论稿)

 

 

村庄名称

 

行政区划

 

申报类型

 

联系人及职务

 

联系人邮箱

 

联系方式

 

县组织推荐部门

 

填表日期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制

2021年12月


 

 

 

申报书填报说明

 

一、组织推荐部门为各县乡村振兴局;

二、申报类型分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数

字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三、本申报书须上报纸质版一式五份,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sxsfcxm@163.com。


 

 

 

本表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内容翔实,排版清晰。

一、项目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申报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包括人口、资源情况、称号、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水平、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务工就业、居民收入、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数字化乡村、基层党建、规划编制等情况。重点围绕申报条件进行介绍。

(二)现有优势

围绕示范项目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相关创建参照指标对照论证。重点反映项目村的优势和基础。

(三)重点打造特色亮点描述

梳理创建期内发展思路、发展长期目标、项目支撑以及可行性等。重点体现创建项目村未来打造的亮点、特色。

二、创建内容(项目)及投资预算

(一)查漏补缺。对照创建参照指标,特别是刚性指标,梳理统计创建项目数量及总体投资预算。

(二)分项描述

1.项目一:包括(1)建设名称;(2)投资估算;(3)拟采取建设方式;(4)前期需要办理的手续等。

2.项目二:包括(1)建设名称;(2)投资估算;(3)拟采取建

 


 

 

 

设方式;(4)前期需要办理的手续等。

3.项目三:………………………………

三、政策保障措施

(一)组织推进机构

(二)配套资金来源

(三)质量监理措施

四、工作进度安排

创建期内时间进度安排及阶段性目标,包括阶段安排、项目设施手续流程及时间节点等。

(一)前期手续办结,2022年1月-2022年2月底。

(二)项目开工推进,2022年3月-2022年12月。

逐月描述项目推进的阶段进展

备注: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内容主要包括产业项目、基地现状、发展前景、投资金额及项目、帮扶村数、利益联结机制等。


相关方案 / Solution More
  • 点击次数: 31
    2021 - 10 - 22
    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公示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的通知》(农办产〔2021〕7号),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经专家审核确定了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10月20日至10月22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实名向农业农村部反映。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并提供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010-59192724、59192721  电子邮箱:cystscyc@agri.gov.cn  附件: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农业农村部2021年10月20日附件1 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山里辛庄村(酥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东焦各庄村(草莓)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东凡各庄村(休闲旅游)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柳沟村(休闲旅游)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稻旅)天津市滨海新区茶淀镇(葡萄)天津市东丽区胡张庄村(葡萄)天津市蓟州区罗庄子镇(酥梨)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坨尼寺村(西红柿)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区贾市庄镇马邱村(梨文化)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谢庄乡南龙化村(扫帚)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谷家峪村(香椿)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高庙堡乡於家梁村(肉羊)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西阿超满族蒙古族乡砬子沟村(杂粮)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县新集镇(马铃薯)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板栗)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休闲旅游)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双井镇李家房子村(休闲旅游)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龙虎庄乡瓦屋辛庄村(瓜果)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孝墓镇(苹果)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江城乡大激店村(驿站文化)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博野镇杜各庄村(中药材)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谷物食品)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大尹村镇南北岩村(瓜果)河北省衡...
  • 点击次数: 94
    2020 - 01 - 29
    楼阳生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批示: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举措,抓好技能培训这件长远大事,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制胜法宝,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1月7日,在山西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批示。他强调,做好今年“三农”工作,事关脱贫质量、小康成色,具有特殊重要性。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紧扣全面小康收官任务,坚决补上“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楼阳生强调,“三农”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聚焦发力。要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举措。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收官、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产业发展。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农产品深加工兴农业。既要稳定粮食生产,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和猪肉稳产保供,做强做优有机旱作农业品牌,更要把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抓、持久抓,通过大力培育发展龙头加工企业,搭建起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市场之间的桥梁,努力把农产品深加工业打造成山西省转型发展支柱产业,推动农业加快实现“五个转变”。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制胜法宝。“三农”工作始终与改革相随共进。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水价水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全面深化农技推广体系和农经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在折股量化、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探索集体股份权能有效实现形式上下功夫,力争取得新突破。要抓好技能培训这件长远大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靠技能,必须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工作抓实抓好。要对全省农村劳动力建档立卡,通过考证持证推进技能培训...
  • 点击次数: 1304
    2019 - 11 - 22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计算方法等,便于更好地引导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还老百姓绿水青山。     《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在内容编制上,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重点放在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内容方面,有利于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朝着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方向前进;除对硬件建设提出要求外,还对设施管理、维护、经费,人员配制等软件方面提出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将编制规划村民参与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的一个加强项,规定群众满意度权重不低于10%;在确定定量评价指标时,还考虑了全国各地的水平差异。       具体内容如下:
  • 点击次数: 267
    2022 - 01 - 11
    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各市、县乡村振兴局: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期培育和打造一批“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现就2022年度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创建范围全省117个县(市、区)开展乡村振兴创建工作。二、创建类型创建类型分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3个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1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0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三、创建周期及创建指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周期原则上为一年,第二年第一季度组织验收。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和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参照指标附后(附件1、附件2、附件3)   四、资金支持(一)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5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10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7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5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二)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5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10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7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5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三)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3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6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4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3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四)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重点帮扶县300万元,支持先行示范县和整体推进县200万元。五、申报条件(一)原则上选择户籍人口500人以上有基础、潜力大、积极性高的重点村倾力打造,村集体年度收入20万元以上;(二)选择的三类示范村能够在2022年同步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已具备生活污水处置能力或年内计划实施排污管网污水处置设施建设。(三)重点帮扶县原则上选择条件较好的脱贫村。原有的国定贫困村,优先考虑...
  • 点击次数: 10
    2021 - 06 -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在一些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甫一起步,就存在跑偏苗头:乡村振兴“样板化”、建设主体“错位化”、发展取向“非农化”。这些倾向与中央倡导的战略要求是否相符?与农民群众的期待是否合拍?谨防乡村振兴跑偏,需要真正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内涵,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需要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七条道路”:“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误区一、乡村“样板工程”:易沦为“面子工程”“烂尾工程”1.示范点、产业园、特色镇:乡村振兴看“样板”?江西某县一个村庄内,假山、石桥、廊道、花坛、护栏、凉亭、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污水处理设施等一应俱全,人居环境媲美城市优质小区。“这是我们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的一个示范点,共投入1200多万元,还专门聘请了北京一家规划机构设计。”当地乡镇负责人说。“一个乡镇一般只能搞一到两个点。”该县县长坦言,当地共有自然村2000多个,不可能每个村都按照这么高的标准打造。为彰显“村容整洁”,个别村落被如此精心塑造成示范点,而在另一些地方,乡村“产业兴旺”被刻意标识为一个个产业园区。在一些地方主政者看来,产业园区多,乡村振兴自然“差不了”。贵州某县拥有8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在全省位列前茅。该县下面的乡镇又建有“园中园”,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各类产业项目充塞其间,近20个乡镇仅有2个没有农业示范园区覆盖。“目前可以说,村村都有大工地。”一名乡镇负责人说。“如果发展不科学,大上项目问题会比较多。”当地干部透露,该县“摊子铺得大”,近年来农业产量虽有提升,但产地分散,加工能力匮乏,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农业生产利润率降低。“产业”不够,“特色”...
  • 点击次数: 15
    2021 - 06 - 04
    2021年5月8日,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推出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后,试点工作已经暂停四年。这次国家重新启动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值得大家高度重视! 一、7 大试点立项条件 1、功能定位准确围绕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乡村和产业,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全域统筹开发,全面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辐射带动等主体功能,具备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景。明确农村集体组织在建设田园综合体中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2、基础条件较优区域范围内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核心区集中连片,发展潜力较大;已自筹资金投入较大且有持续投入能力,建设规划能积极引入先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本,发展思路清晰;农民合作组织比较健全,规模经营显著,龙头企业带动力强,与村集体组织、农民及农民合作社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3、生态环境良好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留青山绿水,积极推进山水田林湖整体保护、综合治理,践行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清洁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4、政府措施有力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举措,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建设主体清晰,管理方式创新,搭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格局。积极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探索,为产业发展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条件。5、投融资机制明确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撬动金融和社...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电话
0351-7553100
( 周一至周五 08:30-18:00 )
Copyright ©2018 - 2024 山西金迪项目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