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金迪项目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展现代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 2020-01-03
浏览次数: 94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94
发布日期: 2020-01-0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实践,今年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表现出极具繁荣的势头。

今年我省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发布的数据,我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26千公顷,总产量1362万吨,为历史第五高产年。夏粮总产227.7万吨,秋粮总产达到1133.6万吨。杂粮面积比上年增加50多万亩,谷子面积比上年增加21万亩,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

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今年我省新增17亿元支持有机旱作农业、杂粮全产业链开发、奶业大省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项目。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15个县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整县试点;安排资金5000万元支持各市设立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险种,全省农险产品达到175个,玉米、小麦参保率达到65%以上。

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增产还得益于农业技术广泛推广和农民素质日渐提高。2019年我省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融合发展机制。在怀仁、原平、洪洞、永济等21个县(市、区)开展改革试点,探索形成定额取酬、增值提成、增量分成三种取酬模式,在农技人员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融合发展新机制取得新进展。落实“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创新职业农民技能培训考核,率先制定玉米、小麦、水果、蔬菜等20个方面的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还启动实施职业农民持证“221引领行动”,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山西省职业农民技能证”。

另外,今年我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23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86万亩,预计年底74个项目全部批复,80%开工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提速。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助推企业开拓市场,亟须提升品牌影响力。今年我省继续立足特色优势,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山西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晋字号”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叫响。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省“三品”认证生产主体1810个,有效产品3263个,产品认证数量由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12位。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154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个。还重点围绕杂粮、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4大类40多种农产品,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71项。山西小米、山西陈醋、山西玉露香梨、山西核桃、山西高粱、山西荞麦、山西马铃薯等一批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脱颖而出。

在今年第六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山西高粱、山西荞麦、山西马铃薯获得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娄烦山药蛋、浑源正北芪等11个品牌获得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从2017年起,我省每年推出2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已有6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耿都”富硒小麦石磨全麦面粉、“杨氏康健”分心木茶、“沙金红”杏汁等20个品牌获得2019年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

区域公用品牌正在成为“地域名片”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山西小米、山西陈醋、吕梁红枣、晋南苹果等区域公用品牌深入人心;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持续发力,25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7家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7家企业入选“中华老字号”;冠云牌平遥牛肉、荣欣堂牌太谷饼、沁州牌沁州黄小米等产品品牌享誉四方,成为山西农业的一块块金字招牌。

农村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2019年,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营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整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连续3年扩大试点范围,在做好893县(市、区)中央试点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将太原、大同、临汾3市纳入省级改革试点,实现了整省推进。截至11月底,全省4616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其中4478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忻州、阳泉两市和屯留、河津、沁水、大宁等县(市、区)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任务。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开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全省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507.7万份,发证率97.4%。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年流转承包地近1000万亩,依法化解经营纠纷1700余件,调解仲裁考评保持在全国第一梯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渐成熟。重点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等6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分层分类培训新型经营主体2.5万人,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4万人次。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2家,全省家庭农场达10317个。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遍地开花。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农业生产托管地方标准、制定农业生产托管绩效评价办法。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5亿元,在全省81个县开展试点,探索出一批先进模式。特别是翼城县“强化县乡村三级托管组织,开展作业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统一化、技术实效化‘四化’服务保障,确保降低农资费用成本、机械作业费用成本、农民务工投入成本,减少综合防治农药用量、化肥用量”的生产托管模式,入选全国20个典型案例。经初步测算,全程托管试点区域粮食亩均增产20%以上,农民亩均增收350元以上,服务主体年收入增加20%以上。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我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产业振兴,做深做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稳健。

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初步形成,科技服务机制逐步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在长治、晋中、朔州3市1070个封闭示范片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创建,实现了示范片11市全覆盖,以点带面的有机旱作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等六大工程稳步推进,探索形成了谷子地膜覆盖机械化穴播、小麦探墒沟播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模式并加以推广。

三大省级战略带动性进一步显现。山西农谷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样板,探索解决有机旱作、功能农业等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累计在全省推广科技成果1200余项,启动运行了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引进华为、阿里巴巴、先正达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大力发展饲草、杂粮等作物,种植优质饲草23万亩,调减籽粒玉米44万亩。同时坚持种养结合,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支持建设160个生态畜牧示范场和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运城(临汾)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初具规模,果品出口企业增加到90家,水果年出口量预计超过40万吨,同比增长8.1%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在太原南部等6个城郊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8个城郊农业示范项目,培育形成了晋源花卉小镇等一批城郊农业典型。选择110县开展农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益农信息社覆盖全省55%的行政村。同时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组织开展药茶、肉制品、功能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10大产业集群调研,组织起草了实施意见。

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规划建设万荣、静乐、隰县等10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实现“园、区”政策共享、平台共建、一体推进。129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我省大同黄花、临猗苹果、隰县玉露香梨、安泽连翘入选。至此,全省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到8个。


相关方案 / Solution More
  • 点击次数: 31
    2021 - 10 - 22
    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公示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的通知》(农办产〔2021〕7号),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经专家审核确定了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10月20日至10月22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实名向农业农村部反映。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并提供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010-59192724、59192721  电子邮箱:cystscyc@agri.gov.cn  附件: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农业农村部2021年10月20日附件1 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山里辛庄村(酥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东焦各庄村(草莓)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东凡各庄村(休闲旅游)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柳沟村(休闲旅游)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稻旅)天津市滨海新区茶淀镇(葡萄)天津市东丽区胡张庄村(葡萄)天津市蓟州区罗庄子镇(酥梨)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坨尼寺村(西红柿)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区贾市庄镇马邱村(梨文化)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谢庄乡南龙化村(扫帚)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谷家峪村(香椿)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高庙堡乡於家梁村(肉羊)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西阿超满族蒙古族乡砬子沟村(杂粮)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县新集镇(马铃薯)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板栗)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休闲旅游)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双井镇李家房子村(休闲旅游)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龙虎庄乡瓦屋辛庄村(瓜果)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孝墓镇(苹果)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江城乡大激店村(驿站文化)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博野镇杜各庄村(中药材)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谷物食品)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大尹村镇南北岩村(瓜果)河北省衡...
  • 点击次数: 96
    2020 - 01 - 29
    楼阳生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批示: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举措,抓好技能培训这件长远大事,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制胜法宝,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1月7日,在山西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批示。他强调,做好今年“三农”工作,事关脱贫质量、小康成色,具有特殊重要性。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紧扣全面小康收官任务,坚决补上“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楼阳生强调,“三农”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聚焦发力。要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举措。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收官、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产业发展。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农产品深加工兴农业。既要稳定粮食生产,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和猪肉稳产保供,做强做优有机旱作农业品牌,更要把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抓、持久抓,通过大力培育发展龙头加工企业,搭建起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市场之间的桥梁,努力把农产品深加工业打造成山西省转型发展支柱产业,推动农业加快实现“五个转变”。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制胜法宝。“三农”工作始终与改革相随共进。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水价水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全面深化农技推广体系和农经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在折股量化、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探索集体股份权能有效实现形式上下功夫,力争取得新突破。要抓好技能培训这件长远大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靠技能,必须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工作抓实抓好。要对全省农村劳动力建档立卡,通过考证持证推进技能培训...
  • 点击次数: 1342
    2019 - 11 - 22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计算方法等,便于更好地引导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还老百姓绿水青山。     《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在内容编制上,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重点放在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内容方面,有利于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朝着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方向前进;除对硬件建设提出要求外,还对设施管理、维护、经费,人员配制等软件方面提出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将编制规划村民参与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的一个加强项,规定群众满意度权重不低于10%;在确定定量评价指标时,还考虑了全国各地的水平差异。       具体内容如下:
  • 点击次数: 267
    2022 - 01 - 11
    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各市、县乡村振兴局: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期培育和打造一批“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现就2022年度开展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创建范围全省117个县(市、区)开展乡村振兴创建工作。二、创建类型创建类型分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3个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1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0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三、创建周期及创建指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周期原则上为一年,第二年第一季度组织验收。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和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参照指标附后(附件1、附件2、附件3)   四、资金支持(一)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5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10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7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5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二)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5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10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7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5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三)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300万元。先行示范县按1:2(600万元)、整体推进县按1:1.5(450万元)、重点帮扶县按1:1(300万元)给予资金配套。(四)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重点帮扶县300万元,支持先行示范县和整体推进县200万元。五、申报条件(一)原则上选择户籍人口500人以上有基础、潜力大、积极性高的重点村倾力打造,村集体年度收入20万元以上;(二)选择的三类示范村能够在2022年同步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已具备生活污水处置能力或年内计划实施排污管网污水处置设施建设。(三)重点帮扶县原则上选择条件较好的脱贫村。原有的国定贫困村,优先考虑...
  • 点击次数: 10
    2021 - 06 -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在一些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甫一起步,就存在跑偏苗头:乡村振兴“样板化”、建设主体“错位化”、发展取向“非农化”。这些倾向与中央倡导的战略要求是否相符?与农民群众的期待是否合拍?谨防乡村振兴跑偏,需要真正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内涵,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需要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七条道路”:“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误区一、乡村“样板工程”:易沦为“面子工程”“烂尾工程”1.示范点、产业园、特色镇:乡村振兴看“样板”?江西某县一个村庄内,假山、石桥、廊道、花坛、护栏、凉亭、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污水处理设施等一应俱全,人居环境媲美城市优质小区。“这是我们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的一个示范点,共投入1200多万元,还专门聘请了北京一家规划机构设计。”当地乡镇负责人说。“一个乡镇一般只能搞一到两个点。”该县县长坦言,当地共有自然村2000多个,不可能每个村都按照这么高的标准打造。为彰显“村容整洁”,个别村落被如此精心塑造成示范点,而在另一些地方,乡村“产业兴旺”被刻意标识为一个个产业园区。在一些地方主政者看来,产业园区多,乡村振兴自然“差不了”。贵州某县拥有8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在全省位列前茅。该县下面的乡镇又建有“园中园”,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各类产业项目充塞其间,近20个乡镇仅有2个没有农业示范园区覆盖。“目前可以说,村村都有大工地。”一名乡镇负责人说。“如果发展不科学,大上项目问题会比较多。”当地干部透露,该县“摊子铺得大”,近年来农业产量虽有提升,但产地分散,加工能力匮乏,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农业生产利润率降低。“产业”不够,“特色”...
  • 点击次数: 15
    2021 - 06 - 04
    2021年5月8日,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推出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后,试点工作已经暂停四年。这次国家重新启动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值得大家高度重视! 一、7 大试点立项条件 1、功能定位准确围绕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乡村和产业,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全域统筹开发,全面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辐射带动等主体功能,具备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景。明确农村集体组织在建设田园综合体中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2、基础条件较优区域范围内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核心区集中连片,发展潜力较大;已自筹资金投入较大且有持续投入能力,建设规划能积极引入先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本,发展思路清晰;农民合作组织比较健全,规模经营显著,龙头企业带动力强,与村集体组织、农民及农民合作社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3、生态环境良好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留青山绿水,积极推进山水田林湖整体保护、综合治理,践行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清洁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4、政府措施有力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举措,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建设主体清晰,管理方式创新,搭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格局。积极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探索,为产业发展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条件。5、投融资机制明确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撬动金融和社...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电话
0351-7553100
( 周一至周五 08:30-18:00 )
Copyright ©2018 - 2024 山西金迪项目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