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金迪项目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的通知

日期: 2018-12-13
浏览次数: 11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113
发布日期: 2018-12-13

各市、县农委,厅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坚持走好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路径,我厅制定了《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

   

                        山西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8年3月26日

 

2018年全省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8年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加快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8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有机旱作农业为根本路径,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切实抓好生产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种植业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提高种植业质量效益,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要抓好三大任务。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优化粮食结构,增加专用小麦、饲用玉米、糯玉米等特色品种种植。优化特色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在杂粮、蔬菜、果业、中药材、饲草等特色作物区域化布局、集群化推进上发力。二是推进质量兴农。以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为核心任务,推进种植业标准化、集约化、功能化、绿色化、品牌化,重点抓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三是创新种植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8年种植业重点任务发展目标: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种植业产业体系

1、坚定抓好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配合完成好农业部门承担的各项考核任务。积极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配合抓好212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建设,将产能落实到田间地块,夯实粮食产能基础,稳定提高粮食产能。优化品种结构,继续引导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大力发展优势区食用玉米、饲用玉米、优质中强筋小麦等专用品种的种植和加工,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升级。

2、优化特色作物结构。积极扩大高效经饲作物种植,力争新增杂粮10万亩、特色蔬菜15万亩、特色水果15万亩、中药材30万亩、优质饲草和青贮玉米30万亩,粮经饲三元结构进一步优化。努力扩大功能农产品生产,以谷子、燕麦、荞麦、甜糯玉米等为重点,对接功能食品开发,建设一批富硒小米、加工用燕麦、降糖苦荞、多抗性富含花青素甜糯玉米等功能农产品,以及黄芪、党参和连翘叶等为主的药食同源产品生产基地,集中力量培育优势产品。

3、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六大区域布局,着力在区域化布局、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标准化生产四个方面全力培育打造杂粮、蔬菜、果业、中药材等种植业产业集群。打造杂粮产业集群,在吕梁山、太行山与晋西北冷凉地区,重点建设30个优质杂粮基地,研发5-10个杂粮功能食品,推进杂粮全产业链开发。支持忻州打造“中国杂粮之都”,积极推动国家级忻州杂粮产地交易中心挂牌。支持长治建设太行有机小米特优区,扎实推进静乐杂粮、岚县马铃薯等产业园创建。打造蔬菜产业集群。加快设施蔬菜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2万亩产能落后的老旧棚体,新建1万亩标准化温室大棚。开发15万亩特色露地蔬菜,创建40个蔬菜标准园。推进新绛和长子蔬菜、大同黄花菜、广灵食用菌等产业园建设。打造水果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果业“三品”提升行动,创建30个水果标准园,全省优果率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支持运城苹果、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等产业园建设。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太行山、恒山、太岳山、晋南边山丘陵区四大中药材区域布局,发展黄芪、党参、连翘、远志、黄芩等道地中药材,创建20个中药材标准园,带动全省新种植4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基地,支持长治上党中药材国家级特优区,平顺、陵川、黎城中药材省级现代产业园创建。

二、坚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路径,打牢质量兴农稳固基础

4、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山西省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要求,抓好组织协调,扎实推进有机旱作六大工程实施。重点抓好1市5县30个有机旱作农业典型示范创建,强化政策和项目支持,做好技术指导和督查考核,推进全要素试验示范,打造全省有机旱作可看可学的典型,带动全省有机旱作稳步发展。年中组织召开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现场观摩推进会,推动工作开展。

5、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018年规划21万亩建设任务。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利用,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强化全面监测监管,建立健全“划、建、管、护”长效机制,守住耕地质量红线。加强耕地质量监测,配齐配强监测力量,建立年度耕地质量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积极改善耕地质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6、提升现代种业发展质量。深化现代种业改革,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南繁基地建设,提升品种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延长种业价值链,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力争形成5家龙头企业、30家骨干企业的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梯队。强化品种选育攻关,做好品种试验、审定、登记和引种备案工作,选育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多抗广适、高产高效、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40个以上,其中旱作特色优势作物新品种8个以上。加强特色良种繁育,建立小麦、马铃薯和谷子、高粱、荞麦等特色作物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以上,提升良种有效供给能力。加大省、市、县三级新品种展示示范力度,加强主导品种筛选推介,加快推进新品种更新换代,力争全省主要作物品种更新率达到35%,抗旱节水良种普及率达到83%。

7、抓好有机旱作技术集成推广。大力推进旱作农艺推广,制定旱作技术推广计划,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重点推广深松深耕、秸秆覆盖、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高粱密植精播、燕麦“两深一浅”、胡麻垄膜沟播集雨、盐碱地向日葵高产栽培、油菜机播机收、果园起垄覆膜集雨保墒等旱作技术,力争2018年示范推广有机旱作技术1000万亩次。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推广渠道防渗、管道灌溉、微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有效促进水资源节约。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集成组装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抓好区域共性技术瓶颈技术攻关,总结推广一批成熟的绿色高质高效的有机旱作技术模式。

三、积极有效应对灾害,确保种植业生产稳定发展

8、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及时预警防范,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发布预警信息,及时下发指导意见,确保早部署早防范。及时掌握农情灾情,跟踪反映各地生产进展,及时监测、汇总、掌握灾情,确保科学决策,妥善处置应对。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落实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及时开展救灾工作,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灾后生产恢复,配合开展保险查勘理赔,确保损失降到最低。

9、做好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在全省新增25个监测站点,改造升级8个县监测点,强化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测报物联网、害虫性诱智能监测仪等先进测报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病虫害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坚持科学防控,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重大病虫、重大植物疫情、关键环节,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重大病虫,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大力推进疫情综合治理,有效遏制病虫、植物疫情暴发流行,减轻病虫疫情危害。

四、深入推进种植业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促进种植业提质升级

10、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落实以配方施肥替代农民习惯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机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大力培育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四替代两培育”措施。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力争覆盖全省所有农业县、90%以上行政村,推广面积达到5100万亩次以上。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000万亩次以上;抓好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带动全省果菜增施有机肥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推进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重点推广生物肥、缓释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等新型肥料400万亩以上。

11、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绿色防控,抓好5个国家级苹果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20个国家级、24个省级高标准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在每个市新建2~3个市级绿色防控示范区,通过示范引导,力争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9%以上。推进高效药械替代,引进、试验、推广一批新型现代植保机械,力争全省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大中型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增加到1150台(套)以上。推进新型高效安全农药替代,示范推广新型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力争全省低毒微毒农药使用量占比超过70%,生物农药防治面积达到800万亩次以上。狠抓用药培训,积极落实农业部“百县万名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培训行动”,提升农民科学用药水平。加快技术集成创新,充分发挥“山西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绿色发展联盟”产、学、研、企各方优势,在新型产品研发、科学用药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农药减量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12、推进种植业生产标准化。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制修订符合山西实际的有机旱作技术地方标准,加快形成有机旱作技术标准体系。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标准化生产考核指标,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与推广,指导农民应用农业标准化技术,全省种植业生产标准化率要达到33%以上。结合产业园、特优区创建,以有机旱作封闭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积极推动全省种植业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增长30%以上。组织申报种植业好产品,积极培育太行有机小米、忻州杂粮、大同黄花、长子大青椒等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共品牌,做强做优做好晋粮、晋菜等品牌。

13、加快培育新型主体。围绕种植业特色产业增效,以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创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园创建等任务为重点,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主体,积极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扶持一批代耕代种、代收代储、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组织,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力争2018年培育20个以肥料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200个“减肥增效+功能农业示范园”,在2000个村培育2000名减肥增效明白人。加大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力度,在全省重点扶持11个统防统治组织。

五、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努力提升种植业依法治农水平

14、强化依法治农。深入开展《农药管理条例》贯彻落实,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印发挂图、资料,制作专题讲座等形式向生产、经营、使用者普及农药法律知识。加强种业法制建设,完成《山西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修订工作,全面落实种业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种。

15、抓好行政审批管理。加大新品种引进和试验力度,完善以种性安全为重点的多元化品种评价体系,做好品种备案、登记、审定工作。做好日常农药登记初审、药效及试验单位的监管工作,确保农药登记有序规范开展。落实好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资料要求》,规范肥料登记管理。

16、加强农药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农药生产许可证管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主体责任,重点抓好原药生产中乳油、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加工重点环节,生产车间、原料库房等重点区域,车间粉尘控制、电源管理等重点隐患的安全生产问题,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责任和措施,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加强农药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建设,突出问题导向抓好具体工作。

17、加强市场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切实抓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监管。加大种子质量抽检力度,认真开展种子企业督查、春秋季种子市场检查、制种基地巡查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套牌侵权、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确保农业用种安全。加强农药经营许可证管理,规范农药经营秩序;加强限制性使用农药管理,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专柜销售、实名购买、台账记录、溯源管理。强化农药经营人员和农民培训,普及农药使用知识,保障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加强对登记肥料产品的监督抽查。

六、抓好统筹协调,科学有效指导和服务生产

18、扎实抓好种植业产业扶贫。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资金项目要继续向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继续深入实施“8311”产业扶贫重大项目,完成好优质鲜食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和优质特色蔬菜开发任务。落实《深度贫困县农业扶贫主导产业培育工作方案》,抓好静乐藜麦,永和、大宁水果,天镇、广灵食用菌,大同黄花菜的产业培育发展。

19、加强种植业生产指导。有效指导生产,在春耕春管、三夏生产、秋收秋种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安排部署。深入一线服务生产,在生产和管理的重要农事季节,组织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指导服务、宣传政策、解决困难和问题。继续组织春季农业生产指导服务活动,派出广大干部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送政策送技术,服务春耕生产。要继续深入转变作风,深入践行“五倡导”“五反对”,坚持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用担当的精神、良好的作风和过硬的纪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全省种植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关方案 / Solution More
  • 点击次数: 376
    2020 - 05 - 08
    关于试行开展2020年度省外入晋工程勘察、设计、监理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第559号)晋建市函〔2020〕559号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晋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营造公平有序、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经研究,决定试行开展省外入晋工程勘察、设计、监理企业信用评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评范围企业注册地在我省行政区域以外,已在我省办理入晋信息登记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应参加此次信用评价:1.具有工程勘察资质的企业;2.具有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相关设计资质的企业;3.具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二、评价方式(一)企业信息录入1.登录“山西省智慧建筑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官网(http://zjt.shanxi.gov.cn/SXJGPublic),点击“智慧建筑企业版”,下载(企业版)安装包、MySQL数据库和(企业版)安装指南。2.参照安装指南步骤进行数据库配置,完成“智慧建筑企业版”安装和新用户注册。3.启动智慧建筑平台企业端,各参评企业按照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要求,填报企业、人员、业绩、财务、优良信用等信息,同时按照系统提示上传相应附件材料(已注册用户可直接登录,无需重复录入相关信息)。4.企业对填报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后,填写《信息填报承诺书》(附件),经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且加盖企业公章后,上传承诺书扫描件,点击上报。(二)企业信息审核参评企业将人员、业绩承揽合同、优良信用信息等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信息填报承诺书》报我厅进行原件审核,信息一致的予以审核确认,信息不一致的予以退回。(三)不良信息报送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晋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汇总本行政区域内工程勘察、设计、监理企业处罚、通报等不良信用信息,并在智慧建筑平台管理端填报。(四)企业信息评审1.参评企业人员、...
  • 点击次数: 450
    2020 - 03 - 06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促进我省乡村振兴,山西省政府近日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省将依托杂粮、畜禽、蔬菜、鲜干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三大省级战略为依托,以标准和品牌为引领,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打造酿品、饮品、乳品、主食糕品、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中医药品十个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山西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文旅融合的新载体。《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培育引进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重点骨干企业200个以上,打造一批知名产品品牌。  酿品产业集群  酿品产业集群以高粱、黍米、葡萄、山楂等杂粮和水果资源优势为依托,重点打造白酒、黄酒、红酒、果酒、食醋,在吕梁平川地区主要布局白酒,在晋中地区主要布局白酒、红酒、食醋,在晋北地区主要布局黄酒、果酒,在晋东南地区主要布局果酒,在晋南地区主要布局红酒。  引导酿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开发保健型、饮料型、调配型、高端收藏型等特色产品。打造“山西清香白酒”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山西陈醋”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塑造“代县黄酒”区域公用品牌。  饮品产业集群  饮品产业集群以连翘、沙棘、苹果、梨等中药材和水果资源优势为依托,重点打造药茶、果汁,在太行山、太岳山地区主要布局连翘叶茶、桑叶茶、梨汁,在晋南边山丘陵地区主要布局槐米茶、苹果汁、梨汁,在吕梁山地区主要布局沙棘叶茶、枣叶茶、沙棘汁,在管涔山周边地区主要布局毛建草茶、沙棘汁。  打造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母子联动体系,鼓励药茶生产市县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做大做强连翘叶茶、沙棘叶茶等药茶子品牌。努力提升省内知名果汁品牌市场占有率。...
  • 点击次数: 411
    2020 - 02 - 17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84.0亿元,比上年下降13.1%。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8.6亿元,比上年下降2.6%;集体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8亿元,下降42.6%;私人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5.2亿元,下降23.8%;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7亿元,下降6.6%;外商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4亿元,下降10.2%;其他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4亿元,下降8.8%。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726.3亿元,比上年增长0.3%;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78.1亿元,下降35.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79.6亿元,增长59.5%。   分五大行业看,能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85.5亿元,比上年下降6.8%;材料与化学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60.1亿元,下降38.0 %;消费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3.8亿元,增长15.3%;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74.1亿元,下降22.3%;其他工业亏损9.6亿元,比上年增亏5.1亿元。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发生营业成本17142.5亿元,增长6.7%。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1.15元,比上年增加1.69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11.90元,减少0.01元。  201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4143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7%;负债合计29550.5亿元,增长5.6%;所有者权益合计11884.0亿元,增长9.4%;资产负债率为71.3%,比上年末降低0.7个百分点。 &...
  • 点击次数: 262
    2020 - 02 - 17
    近日,从省统计局发布的农业经济信息中传来消息,2019年我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4.9亿元,比上年增长2.2%。  2019年,我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克服阶段性干旱、非洲猪瘟、造林进度滞缓的影响,采取有力举措,推动各项指标企稳回升,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平稳增长。   从农林牧渔业分行业看,农业增加值534.3亿元,增长3.2%;林业增加值46.5亿元,增长2.9%;畜牧业增加值240.1亿元,增长1.0%;渔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50.2亿元,增长3.0%。   经统计数据分析,粮食受旱情影响,总产略有减少。一是粮食面积稳中略降。2019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89.3万亩,比上年减少16.3万亩,下降0.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32.2万亩,减少21.6万亩,下降2.5%;秋粮播种面积3857.1万亩,增加5.3万亩,增长0.1%。二是粮食总产略减。阶段性干旱致使各地秋粮作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省秋粮产量1134.1万吨,比上年减少16.4万吨,下降1.4%;夏粮受面积下降的影响,总产量227.7万吨,减少2.2万吨,下降1.0%;全年粮食总产量1361.8万吨,减少18.6万吨,下降1.3%。在林业生产方面,省林草局利用秋季降水丰沛的有利时机,完成造林347.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1%;森林抚育72.1千公顷,增长15.5%;育苗77.7千公顷,增长4.2%;商品材产量25.6万立方米,增长6.8%。畜禽产能上不断回升,蛋奶产量大幅增长。2019年末,全省生猪存栏451.4万头,比上年下降17.8%,降幅比三季度末收窄3.3个百分点;牛存栏103.8万头,增长1.8%;羊存栏868.9万只,下降0.8%;家禽存栏12129.0...
  • 点击次数: 390
    2019 - 09 - 20
    森林康养是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未来,森林康养不仅能在林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将成为国民共享的一种生态福利。但是这种康养方式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甚至是一个意识萌芽的阶段。然而,在发达国家日本,却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在7月8日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生态福利与美丽中国论坛上,日本森林保健学会理事长、东京农业大学教授上原巖分享了日本森林疗养产业的发展现状,给中国森林康养业发展带来了些启发。日本的森林疗法产业森林具有很多生态产品,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把森林康养产业作为给国民的一种福利方式,而它在日本森林逐渐成为一个产业。日本森林保健学会理事长、东京农业大学教授上原巖(yán)表示,在日本有两种森林疗法,完全不同。最早的森林疗法起源于1999年,由当时的日本森林协会提出,部分残疾人士率先开始使用这种疗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心理疾病患者、老年人以及孩子等人群。接受疗养的人们可以亲自接触森林里面的一些植物以及植被,并且自己用嗅觉来闻不同的植物和物种的味道,他们还可以躺在地上,感受自然的力量,让人感到舒适。当时,在日本郊区森林区域建立起来一所特殊的医院,医院的建立者决定在这里实践森林疗法。工作人员改变了树林里面树冠的密度,并对土地进行了一些处理,使得森林的地面上能够长出一些新的植物。到了2003年,森林疗养学会正式建立了,也成为了一个品牌,催生了大量的森林疗养地。这时盛行的森林疗法主要依托于人们的修行和放松的需求,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还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森林疗法后来开始使用有一定程度砍伐的森林区域,从而使这些森林得到了养护,其价值得以放大。中国的森林疗法探索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台湾及内地一些地方开始规划建立了森林浴场。近年,北京、浙江、黑龙江等地就森林康养相关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疗养基地的建设已经进入评价阶...
  • 点击次数: 302
    2019 - 09 - 20
    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乡村产业体系,9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我省下发《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自建项目,由省财政对投资额在5亿元(含)以上的,每户给予一次性奖补1000万元,其余每户奖补500万元。《通知》共涉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农业龙头企业)自建项目支持、联合体经营模式、科技研发水平、品牌培育力度、进军资本市场、高学历人才、技术改造、贴息扶持、信贷扶持、用地扶持等10项扶持政策。其中,在推广联合体经营模式方面,我省每年支持50个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由省财政给予每个联合体一次性奖补50万元,优先支持建立带贫帮贫机制的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提升科技研发水平上,省财政设立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研发能力、同行业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科技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品牌培育力度上,我省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和山西省质量奖、提名奖的农业龙头企业,在享受现有奖励额度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品牌培育补助20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25万元;在鼓励高学历人才方面,对连续工作满5年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全日制博士生、硕士生,由省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10万元、5万元,提供科研经费5万元、3万元。同时,在支持技术改造方面,省级技改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以贴息、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具有引导示范作用的酿品、饮品、乳品、主食糕点、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中药产品等精深加工技改项目;在鼓励进军资本市场方面,对新挂牌或上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在享受现有奖励额度的基础上,由省财政再给予50%的额外奖励。在贴息扶持方面,对农业龙头企业用于正常生产经营所产生的贷款,由省财政按照贷款利率上浮比例在同期贷款基准利率75%...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电话
0351-7553100
( 周一至周五 08:30-18:00 )
Copyright ©2018 - 2024 山西金迪项目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